回访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“献计者”:分类热度并没有降
首页>资讯 > 正文

回访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“献计者”:分类热度并没有降

来源:新民晚报 2023-05-24 10:51:17

神器计、钳钩计、积分计,门禁计、磁铁计、小车计……2019年上海推行垃圾分类满月之际,新民晚报曾面向全市征集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,遍访上海滩采访“民间达人”和“草根智慧”,整理出一批促进分类、培养习惯的好计策。

昨天,记者回访多位当年三十六计的“献计者”,获悉大家仍在不同的岗位上参与推进垃圾分类。与4年前不同的是,垃圾分类早已从“新时尚”变为“好习惯”,哪怕经过疫情的考验,上海市民的分类热情和意识也仍保持高涨。

汪志源,虹口区虹叶茗园志愿者(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之“钳钩计”发明者)


【资料图】

“垃圾分类两件套,老早‘下岗’了。”这是虹口区虹叶茗园居民汪志源,昨天接到记者电话后说的第一句话。

汪志源是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之“钳钩计”的发明者。2019年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,小区志愿者们要帮助居民一起分拣垃圾,他便去北京路买了点便宜的边角料,自制了一把火钳、一柄钩子,组成分类“两件套”,让大家在干湿垃圾桶里分垃圾时更方便。

后来,随着垃圾分类日渐深入人心,绝大部分小区居民都很好养成了分类的好习惯,“两件套”在使用两三个月之后就用不上了。不仅“两件套”退居二线,就连由居民担任的垃圾分类志愿者,也早已“下岗”。“一开始推分类时,居民怕麻烦,后来觉得不过如此。大概半年后,志愿者活动就暂停了,大家都养成了习惯,不需要我们再去监督宣传了。”汪志源说道。

如今,小区虽然没有了垃圾分类志愿者,但垃圾分类工作仍在持续并正常运转。偶尔有业主家的钟点工没有做好分类,大家也会互相提醒。去年疫情封控期间,垃圾投放模式略有改变,大门口放置了垃圾桶,大家做核酸时自觉将垃圾带下楼投放。“但6月1日之后,小区垃圾分类很快恢复原状,如今已过了近一年,垃圾分类的成果再次巩固了。”汪志源说。

唐静,虹口区爱家豪庭小区物业经理(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之“神器计”物业经理)

在上海的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,“湿垃圾破袋”是不可缺少的步骤。因为若不破袋,在末端处置时,一方面塑料袋等杂质容易卡住湿垃圾处理设备,另一方面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也会影响湿垃圾的整体发酵,降低处置效率。当湿垃圾中掺杂进3-5%的杂质,就无法再利用了。

因此,在垃圾分类推行初期,为方便居民破袋,各小区“草根智慧”层出不穷。其中,爱家豪庭的“破袋神器”经历了从1.0版到4.0版的迭代,成为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之“神器计”的代表。当时,不少外街道甚至外区的小区都来爱家豪庭学习,还有很多小区向发明“神器”的小区工程管理负责人潘庆康“定制”。

昨天,爱家豪庭物业经理唐静笑着告诉记者:“现在部分破袋神器仍然装着,但已经不用了。垃圾房边都装上了水池,解开湿垃圾袋倒完后,洗手非常方便,也就用不上神器了。”

“垃圾分类走到第5个年头,我们的热度并没有降下来,仍然当作一件大事在长期坚持。”唐静说,垃圾分类刚开始时,小区176个楼层桶要全部撤桶,走过了很艰难的路,物业当年是一层层跑、一层层劝。而经过了三年疫情,小区租户流动率比较高,如何与这些外地来沪人员做好上海垃圾分类的宣传,成了物业的工作重点。此外,对于有需要的独居老人,物业仍坚持上门为保姆宣讲分类规范,帮忙把垃圾带下楼。

在她看来,去年的疫情防控对垃圾分类是一项考验,而事实证明上海市民经得起考验。“去年封控结束前,我们已经在做准备工作了。那时大家已经习惯把垃圾放家门口,我们就在每幢楼的防疫群里提醒大家垃圾分类,告诉业主要保持优良传统。6月的第一第二天,垃圾分类就已经恢复得挺好了。遇到还把垃圾扔在家门口的业主,物业员工或者其他业主看到,都会拍照发在防疫群中,互相监督。”唐静说。

如今,爱家豪庭的垃圾分类热情仍然保持在“高位”。唐静说,环保小屋中时常搞垃圾分类、减量、变废为宝等活动,“五四青年节,组织大家去周边捡垃圾,六一节组织跳蚤集市互换物品,让业主感受到环保的意义和家的温暖。”

叶惠林,嘉定区竹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(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之“长椅计”社区负责人)

“垃圾分类三十六计”的“长椅计”,出自嘉定区的菊园街道。当时,因为集中投放点人流量较大,街道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每班次都要连续工作两小时。根据志愿者们的建议,在多个小区点位内设置了供志愿者休息的长椅,还对长椅进行了改进——每张长椅座板内,都放了两把火钳、一柄扫帚、一个簸箕、几把雨伞,不仅美观卫生,也不怕分类工具丢失。

时隔近4年,这些“工具箱长椅”仍在正常使用,小区环境由此也变得更靓丽。除了长椅外,现在几乎所有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位都通了自来水,安装了水池供居民洗手,污水排放也已纳管。“我们汇丰凯苑小区有2430户家庭、6000多位居民,目前5个分类投放点位和一个垃圾厢房的上下水都已经配备齐全了。”菊园新区竹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叶惠林说。

当年的志愿者,如今也精简了一大半。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步入正轨,小区将原来的30位垃圾分类志愿者“削减”至12位,工作内容也由原来帮居民一起分拣,变为主要针对小区里刚来上海的“新上海人”、租户等进行提醒和现场指导。

同时,垃圾投放时间段也更“精细化”,除了原来的早晚投放外,还根据居民建议,增加了中午两个小时的“误时投放”时段,这样小区内散落在外的小包垃圾就被基本杜绝了。

“去年6月之后,社区再次加大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,提醒居民保持良好的习惯。通过楼组长、志愿者的辛苦付出,目前垃圾分类已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。”叶惠林说。

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

关键词:

相关内容

热图推荐

Copyright @ 2008-2017 www.hlj.chinatn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报业网 版权所有

联系我们:52 86 831 89@qq.com

备案:豫ICP备18004326号-18